绍兴改装锐志店地址
于都县有着悠久的历史,那它在历史上曾出过哪些名人呢?
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于都县隶属于赣州市下辖县,赣南人口第一大县,且土地面积广阔,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雩都县,以北有雩山而得名。因雩字生僻,1957年改雩都为于都。
建县时幅员辽阔,所辖地区含瑞金、会昌、石城、宁都、寻乌、安远诸地,素有六县之母及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迄今为止有2214年的历史。
至于历史名人,大家耳熟能祥的,知道有谁?翻开历史课本 ,吾寻查良久,拿着放大镜也没找到可称之为名人的名字。何为历史名人 ,为历史的改革、推进做出过重大贡献或有千古佳作留传于世。被人熟知,有强大的影响力的被载入史册一听便知的人。例如:秦始皇、***、李白、苏东坡等才能称之为历史名人。
所以说于都一个也没有,于都的彩礼倒是被大家所熟知,应该比当地历史名人更为有名吧!
于都县地处江西,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央苏区的形成地之一,历史上以生产将军文明,出过26位共和国的将军。
段德彰,是原中国海军的顾问,1931年介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丁胜,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战役,有土地革命,二战以及***,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很多少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曾文辿,叶荫庭等。
谢谢悟空邀请,不胜荣幸。于都县位于江西赣州市,公元前201年建县,距今已经有2214年建县史,是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抗战时期,于都县是赣南苏维埃***所在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红军长征的集结地。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于都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和他们的生平大致。
曾文辿,风水形派的四大祖师之一,幼时好学,长大后隐居黄龙寺,得堪舆大道。传闻他死前让第一将他埋在一个坑穴中,当年腊月他就逝世,***听他的话将他埋在那里,命名为“曾仙塘”,之后曾文辿竟然复活,成为了地仙。
丁盛,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跟着党走过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少将军衔。
钟贤文,中国人民***少将。从1933年加入中国***,从基层做起,排长、营长、团长、师长、司令员,一步一个脚印,陪伴中国***的发展壮大,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黄经耀,1961年晋升为少将,也是跟随党一直拼打的老党员。曾荣获***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康林,中国人民***少将,毕生致力与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获得者。
这些都只是于都一小部分名人,于都人的铮铮铁骨为我国民族独立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据记载,于都县开国将军就有16位,其它为中国作出贡献的更是数不胜数,于都县不应该被人们所忘记!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点赞,多多评论,谢谢!!!!
于都县是江西赣州的一个下辖县,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也是中央根据地形成地之一,历史上诞生过16位共和国将军,这里就以丁胜将军来做一下介绍。
丁胜出生于1913年,是土生土长的于都县人,自1930年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抗日战争、土地革命时期和***时期,作战经验丰富,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已经是班长和连指导员,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旅长和团政委一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了广州军区副司令和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于都县地处江西赣州东部,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于都历史悠久,名人众多,近代历史上于都作为红色苏区,更是出了一大批优秀革命者。因名人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仅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名人吧!
一、曾文辿
曾文辿,唐朝时期人。自幼熟读诗书,精通天文地理,是唐朝著名的风水师。后传说曾文辿死后尸解,成了地仙,后人尊其为风水形派四大祖师之一。
二、李涞
李涞,明嘉靖年间人。曾历任知县、广西参议、佥都御史、都察院中丞等职,以廉声政绩而知名,还精通诗文,是当时少有的好官。他在宝应任知县七年后被调走时,百姓哭送数百里,并贮净水一罂送与李涞,意谓他清廉如水。
三、何廷仁
何廷仁,明时期人氏。曾师从当时大贤王守仁,深得其真传,在任广东新会县任知县时,依法治政,以德化民,并且修忠祠、辟义椽,祭祀为国死难的县民,在当地很有贤名。
四、宋光国、宋***、宋昌国
此三人都生在清朝时期,被当时人誉为“雩都三宋”。这三人都是当时著名文人,在文人之间名气很大,为人朴诚,笃于学而勇于行,引领当时文人之风。
以上是在古代历史上的典型名人,近代名人则更多了,丁盛、丁荣昌、方槐、叶荫庭、刘友光、李致远、杨思禄、张耀祠、钟贤文、段德彰、黄经耀、康林、曾庆良、曾雍雅、谢明、谢正浩这十六人都是开国少将,于都近代历史是辉煌的,除了这十六位将军外,还有众多英雄烈士,就不一一补充了吧!
如果赵构不下12道金牌,岳飞继续进兵,能直捣黄龙吗?
朱仙镇大捷后北方义军纷纷响应,切断了金兵与后方的联系。完颜宗翰自知金兵大势己去,正当他要撤军之时,一个书生拦在了他前面说:“但凡朝内不明,奸人专权的,武将没有一个可以在外立功的。现在岳少保虽然大胜将军,但皇上在朝内任用奸佞,秦桧专权,妒贤忌能,岳少保怎么可能会有立功的机会?”果然让书生猜对,赵构下旨命三路北伐大军搬师。韩世忠、张俊接到圣旨后马上撤军了。当时中原百姓对岳飞北伐帮助很大,岳飞怕撤军后金兵会对当地百姓报复,所以接召后没有马上还朝,而是原地屯兵月余,掩护当地百姓南撤后粮尽徐徐而还,"十年之功,毁于一夕″。后世演义成十二道金牌一说。正因为岳飞在接到圣旨后没有马上搬师,这给了反对派和岳黑们落下了他抗旨的把抦,这些人不会去看岳飞这月余时间掩护了多少中原百姓南归,救了多少反金义士家小的生命,只会选择性的看到了岳飞的奉召不还。现在更有无知的岳黑说岳家军不会听岳飞的,这更是无知,看看岳家军组成人员吧。大军回撤时,面对金兵从未退缩过的岳家军百将悍将兼岳飞发小徐庆,劝他拥兵自立未果后却害怕了。徐庆没有随军还朝,从此绝于各史料不知所终。后来的一幕证明了徐庆的正确,岳飞当时只要向前迈出一步,赵构便无可奈何他,可忠心耿耿的岳飞还是因为“莫须有”的造反罪而被杀。一代名将,千古奇寃。
肯定不能。打仗不是谁厉害就能赢的,主要还要看后勤,孤军深入,本就是大忌,再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也许可以局部胜利,但很难扩大胜果。不要提什么王师南来解救受苦***,只要能打赢金国军队,百姓就会自发迎接。金是灭辽占领北方的,辽国***(这个时候还没有汉族人的说法,***和汉族人是完全两个概念)基本上对宋没有认同感,所谓金国地区的抗击义士,也是反金复辽的,辽的两院制,治下百姓过得不错,所以也是心向辽的,岳飞的军队,对于他们来说,同样是入侵,怎么可能欢迎?最后,实话实说,岳飞的部队是一支偏师,岳飞成名,更多的是后世对他的宣传和他莫须有的罪名,另外就是一些***的夸大。靠一支偏师,还没有群众基础,没有后勤保障,想要动摇金国,基本没什么可能。
问这话得有多幼稚,打仗不是一路推过去就完了。友军都撤了,岳家军没人掩护侧翼,金军一个夹击就能歼灭岳飞。更何况补给线那么长,也没人护粮道,被人断了补给,岳家军再厉害,不吃饭也打不过任何人。而且都是平原,岳家军的骑兵又没金军多,太被动了。别拿义军说事,那些都是乌合之众没什么用的。就算是游戏里岳飞直捣黄龙也是拉是韩世忠一起的。岳家军北伐顶多就是太平军北伐的结果。
直捣黄龙不太可能,但把女***赶回去,恢复原大宋国土应不成问题!
刘锜的顺昌大捷后,赵构不仅没有下令刘锜乘胜追击,反而诏命宋军退守镇江府。
其实,顺昌大捷后,金人震恐丧魄,把燕地重宝珍器都偷运北方,很想放弃中原。
如果当时宋诸将协力,分路进讨,兀术可擒,汴京可复。
可惜,宋军匆忙撤军,自失机会。
接着,岳飞在绍兴十年七月首战就大败金军于京西地区。紧接着,岳飞遣其大将张宪击金将韩常于颍昌,收复淮宁府。郝晸收复郑州。张应收复西清。杨遇收复南城军。乔楃坚收复赵州。
又紧接着颖昌大捷。
当时,岳飞指派梁兴暗中交结两河一带沦陷区的***豪杰,敛兵固堡,等侍大宋军队反攻的那一天。
随着节节胜仗,太行忠义百姓和两河豪杰汇合,也累战皆捷,中原大震,各地义军纷纷起义,形式一片大好。
不仅北方汉族人民义军四起,金朝统制王镇等多名金将主动来投。连金帅乌陵思谋也对属下说"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投"。金兀术手下最得力的干将韩常也想以手下五万众内附宋朝。
打仗没有绝对就有把握胜利,如果当初赵构没有下十二道令牌,但是他是反对迎接二帝归来的人,肯定不会支持,手下那些粮道官、军需官们肯定会跟着皇帝的政策走,在补给上肯定会更不上,肯定会影响战争,毕竟古代打仗粮草很重要,至于会不会胜利那谁知道呢,岳飞还没牛到百分百可以打赢任何一场战役,何况异地作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rdw.com/post/10483.html发布于 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