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上海锐志改装

cysgjj 12-10 18
上海锐志改装摘要: 怎样赏析辛弃疾的宋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怎样赏析辛弃疾的宋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人生要不断成长,才能让自我更加深厚,诗词要不断品读,才能明白个中滋味。有的诗词,更要...
  1. 怎样赏析辛弃疾的宋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怎样赏析辛弃疾的宋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人生要不断成长,才能让自我更加深厚,诗词要不断品读,才能明白个中滋味。有的诗词,更要经历了一番世事,再读,才能明白,原来是这么个滋味,而这样的诗词,当你读懂的时候,你已经成了诗中之人。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就是这样一首词,年少时读,有些不服气,如今再读,却是感慨万千,心里有许多话,却一句都说不出来。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海锐志改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海锐志改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年少的时候,你爱的姑娘不爱你,你蒙在被子里大哭,感受锥心的痛,如今,你明白,每个人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无能的人无法承受美好的爱情,你只能默默地让自己变得更好。

年少的时候,你觉得生活到处是委屈,人生处处不如意,如今,经历了真实的痛苦,你才明白,那些都不过幻想出来的是文学式的浪漫主义的痛苦。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海锐志改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小令,是辛弃疾淳熙八年遭劾免职后,闲居带湖时所作。博山在江西省广丰县西南三十里,风景秀美。稼轩词中以游博山为题的有十四首之多,说明作者常流连此地。但这首题壁之作却非同凡响,短短四十四个字,跨越了几十年人生时空,上下两片若极具概括力的镜头,总结了词人少年与中年截然不同的心态特征。

上片写自己少时未涉世事,幼稚单纯。但在传统“以悲为美”、“以善悲为雅”风气熏染下,也模仿着成年文人的习惯做法,不知深浅地登望言愁。“爱上层楼”一句的叠用,强调了不知愁为何物的轻松。正缘其无愁才要强去寻愁,当然寻到的并非真愁,只为登楼赏玩平添几分情趣罢了。也正由于作者当时不知道真正的“愁”是何内涵,才乐此不疲地喜好上为含愁而上或因上而增愁的“层楼”。

登临之咏在古人那里,多悲凉感伤情调。他们还常借登高的天地为之广远、视野一时开阔来抒发壮慨。因而少年词人的“强说愁”,实乃瞻前之愁,折映出他踌躇满志、乐观自信的情态。凡年少而志向高远者,对人生期待也多,遂易多愁而善感,应当说,这也符合少年心理特征,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丑奴儿”是词牌“***桑子”的别名。词作者辛弃疾主张抗金,却受到投降派排斥,不受重用,曾于江西信州(今上饶市)家中闲居。这首词就是他这时经过当地博山时写在墙上的。

这首词的上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这里写作者少年时期,不谙世事,不知道愁是什么滋味,却喜登上层楼,勉强言愁。由此可见,作者少年时期,言愁而并无愁。

这首词的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写辛弃疾深受投降派排斥与迫害,空有一腔抗金救国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他悲叹道:“而今识尽愁滋味”。可是,这是郁结在心里的愁绪,他向谁诉说呢?又有谁倾听自己的诉说呢?他回想自已的抗金主张,收复中原的宿愿,不仅没有被朝廷重视,反而因此受到投降派的迫害。如今投降派仍然控制朝政,容不得他的主张,还是不说为好。“欲说还休”是说虽然想说,但是还是没有说,可见作者的心情是何等的愁闷与纠结。他满腔愁闷,却无人诉说,只有找个话题。“却道天凉好个秋”,也就是说:我只能说,天凉了,这是多么美好的秋天呀!不难想象,作者此刻言不由衷,强作欢颜,愁苦依然写在脸上。

这首词的艺术构思极其巧妙。作者少年时无愁,偏要“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不得言愁,反而说:“天凉好个秋”。这般“欲说还休”,言不由衷的艺术构思,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矛盾、愁闷及纠结。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rdw.com/post/19930.html发布于 12-10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