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改装p1

cysgjj 昨天 2
改装p1摘要: 日本建造大和号战列舰是否得不偿失?经典的闪电战从出现到消逝到底经历了什么?日本建造大和号战列舰是否得不偿失?事后诸葛的看是没什么价值,但有几个人的头脑能超越时代并有机会付诸实践?在...
  1. 日本建造大和号战列舰是否得不偿失?
  2. 经典的闪电战从出现到消逝到底经历了什么?

日本建造大和战列舰是否得不偿失?

事后诸葛的看是没什么价值,但有几个人的头脑能超越时代并有机会付诸实践?在当时大部分人心目中大舰巨炮仍是海权的基石,航母仍是一种缺乏实战检验的新锐。不但日本建造了大和,美国也建造了衣阿华甚至***建造蒙大拿级。当航母在实战中大放异彩的时候,大和武藏“钢已成舟”来不及转型,只有完工50%的信浓改成了航母。

一个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遇上了错误的对手的好东西

讲***家是战列舰,战列舰就和战列舰比嘛,那肯定是好东西啊,七万多的排水量,九个460大雕,没毛病啊。

改装p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鹅

错误的时间,1944年,尼玛舰载机满天飞啊,这又不是一战。

错误的地点,太平洋,北大西洋多好啊。

改装p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错误的对手,美国,惹谁不好,惹美国,所以才死的那么惨。

所以,大和这个东西,命不好。

日本海军订购了五艘大和级战列舰,但最终只有武藏和大和号按***完成,第三艘信浓号中途被改装成***。大和级战列舰的标志不仅仅是那九门460毫米舰炮,更是高达1500亿日元,折合4.16亿美元的造价(约等于4艘依阿华级)。而且,每一艘大和级战列舰都至少花费四年的时间进行建造。毫无争议,大和号不仅是有史以来最贵的战舰,更是最浪费时间的“废品”。

改装p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为大和号

1936年,日本正式退出伦敦海军条约,这意味着日本可以从国际条约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建立一支世界一流的舰队,从而将西方列强赶出亚洲,并帮助开创日本统治的新时代。而当时的日本认为,美国绝对不会建造尺寸过大的战列舰,因为这将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根据评估,美国可能建造的最大战列舰排水量应该在6万吨左右

赤城,天城,加贺,土佐要么被当靶舰击沉,要么被改成航母,就连当时的陆奥也差点被砍了。不造大和,想让日本人用扶桑伊势去抗衡美英北卡南达乔治五依阿华这些新锐舰。日本的战列舰部队一直都是短板。不造大和,日本还有像样的战列舰能用吗?

大和级1934年开始设计,1937年开工建造,就时间节点而言,太平洋战争中威震海空的那些舰载机多半还在绘图板上甚至还在需求研究阶段,航空发动机正在突破一千马力大关,这个时候谁能断言航空兵立马就能取代战列舰?

大和开工时,***舰攻和野猫刚刚首飞,99舰爆和SBD还在绘图板上,TBF和蛋战还在需求调研阶段

和大和级建造时代相近的还有美国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英国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意大利利托里奥级战列舰,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在其之后还有美国南达科他级和衣阿华级,英国前卫级,战列舰在二战中仍然爆发了多次炮战,即使在太平洋战场,作为航母护航舰和对岸支援,战列舰依然发挥了很大价值。

大和级之后建造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一直用到1992年才完全退役

具体到大和级战列舰,日本人把大和级当做“帝国海军的象征”,“最终决战兵器”,平时给航母当护卫,对岸轰击这类没有“***”的活不让大和级去干,脑袋秀逗的“渐减作战”美国佬又不肯配合,整个第一舰队都变成“驻岛舰队”,这属于日本人自己脑子抽筋,又不是大和级本身没有价值……

大和级在战争中没有发挥作用完全是日本人脑子抽筋,而不是大和级没有价值。

经典的闪电战从出现到消逝到底经历了什么?

没消失啊 这不老美一打仗就给咱们表演快速部署快速突击么 伊拉克战争期间101用直升机三天蛙跳推进500公里 德国三将做梦也想不到 闪电战极致形态可以这么恐怖 虽然说对手不强再加上有意作秀 打仗嘛 讲究的是兵贵神速 出其不意 对速度的追求从未放弃过 谈何消逝


闪电战,指的是一种作战方法,以密集的装甲机械化步兵阵加上空中支援,迅速突破对手的防线并且以强大的攻是一举碾压驻守在防线的敌人。

就是说,闪电战通过在运动战中通过各个军兵种的配合,使敌人难以对不断变化的前线作出反应,从而达到失去战略平衡的目的,从而在决胜的歼灭战中击败敌人。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飞机坦克技术日趋成熟,并与德国传统战术“机动战争”相结合,深入渗透,绕过敌人的据点,包围和摧毁敌军。

在入侵波兰期间,西方记者采用闪电战一词来形容这种形式的装甲战争。这个词于1935年出现在德国军事期刊《德国国防报》上,表示速战或闪电战。

1940年闪电战一词被西方媒体广泛使用。闪电战利用了突发性渗透(如对阿登森林地区的渗透)、敌军的普遍来不及准备以及他们无法跟上德军进攻的速度。

闪电战是德语中“闪击战”的一种军事战术,通过使用机动部队和集中局部优势火力,在敌军正面迅速突破防御。这种战术可以成功执行短暂的军事行动,从而力争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果实。1939年,德国军队在波兰尝试了闪电战,尝到了甜头。1940年德国成功入侵比利时、荷兰和法国。后来,闪电战也曾在北非战役中被德国指挥官隆美尔使用,并被美国将军乔治·巴顿学到精髓,用于他所属的军队上。

“闪电式”攻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到1939年之间古德里安清楚地认识到闪电战可以有效打击双方僵持不下的消耗战。英军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取得的效果让他久久不能忘怀。而在欧洲其他地方,各国家都在忙着将内燃机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这就促使着新的坦克发展与战术的运用。

1940年,德国军队在不到6个周的时间击溃了由四个国家组成的联军部队。一年后,针对苏联的闪电战在六个月内将德国军队便带到了莫斯科城下。以至于到今天有些人坚持认为是***的干预才打破了战争的平不平横性,他让最强的闪电战也只能延缓德意志帝国的崩溃,当然这是外话。

事实上,在军事思想史上闪电战一词从未出现在德国军事手册或标题中。在德国所有将军的回忆录或信件中也找不到。古德里安在他的书本中则写道“我们的敌人创造了这个词”。1939年9月25日,美国《时代》杂志在一篇讨论波兰战争的文章中首次出现“闪电战”这一次,后来它从西方扩展到德国大众军事文学,并由此进入历史。

德国在魏玛共和国与第三帝国时期的军事策划者一直想寻求这种迅速而又能决定性胜利的战法,他们的目的是快速打烂敌军的交通补给线,然后迅速突进击溃或包围敌军,他们不想在战斗中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rdw.com/post/20437.html发布于 昨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