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车辆改装
赵武陵王的胡服骑射有用吗?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除了为适应同周边国家的军事竞争外,胡服骑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代郡和邯郸为代表的两种文化、两种政治势力造成的南北分裂局面。
战国初期,各国图强範乏顿何塥蛊舵坍罚开,纷纷进行改革,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韩国的申不害等先后倡导主持改革,这是软件上的压力。加之赵国地处列强包围之中,西有秦、东有齐、北有燕、南有魏,还有中山国深入腹地,这些国家对赵虎视眈眈,而且还有东胡、娄烦等少数民族在西北边,国际关系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复杂,战争屡有发生,光修鱼之战,秦便斩赵军八万,燕与中山也经常大规模入侵,可谓危机四伏。因此武灵王提出“胡服骑射”改革,简单地说,就是使军民穿上胡服以便骑射。关于此事,《内蒙访古》有提,“只要读一读《战国策·赵策》就知道当时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这可以说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鼻祖。最为难得的是各国改革都是谋士首先提出,只有“胡服骑射”是诸侯王亲自提出与贯彻。
“胡服骑射”后来成功实施且取得实质性效果,便是使赵招募与建立强大骑兵,出兵消灭中山国,扩地东胡,使赵国领土达到顶点,在诸侯中地位大升。这是意义其一。其二,促进民族融合。此也是赵武灵王的既定方针,《史记·赵世家》中他说:“昔有舜舞有苗而有苗服,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前半句意思是舜舞有苗族因素而使苗人服,禹袒对裸国而使裸国化。表明他有利用胡服以教化胡人,吸引胡人加入赵国文化圈的目的。“胡服骑射”取得成效后,齐楚等国纷纷效仿,使这些国家的少数民族缩短与中原人民的心理距离(当时少数民族在中原人面前有民族自卑感),加快各民族融合过程,这在一定意义上是秦统一各民族的思想准备。胡服骑射因此也成为战国时期与商鞅变法齐名的重大变革***。
胡服骑射,实际上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动作。
你可能会问,这么贵的骑兵,有必要吗?
单个的骑兵,意义不大,顶多当个侦察兵,通讯员,但如果骑兵的数量成规模化,组建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在那个年代,绝对是生物链顶端的存在。
基本上那就是一支机动的坦克部队,来去如风,机动力,战斗力极强,能够在对方发现,布防前就实施突破。战略打击能力大增,千里击敌变成了可能。
在火枪出现之前,骑兵对步兵永远都是碾压,一支一万人的骑兵部队击溃十万人的步兵方阵在古代战争史上是常有的事。
“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赵雍对赵国军事的重大改革措施。他在总结赵国以前与中山国战斗时屡屡失败的原因时发现,因为中山国起源于游牧民族,擅长骑射并且机动性强,再加上游牧民族是天生的战斗民族,他们的生活整日在马背上,他们的服饰紧凑而易于战斗。但中原的服饰宽大繁琐,适用于礼仪活动,但不适于战斗。所以他顶着强大的压力,努力说服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者,毅然颁布“胡服骑射”的政令,号令全国穿胡人那样的紧身衣服,练习骑射,他自己带头做表率,穿着胡服去会见群臣。在他的努力践行一下,胡服骑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作用非常重大。
一是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训练出一支轻装骑兵,因其机动力超群,所以战斗力比传统的步兵和车兵前进了一大截,在当时几乎是无敌铁军。
二是赵国由此在春秋战国中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崛起,成为中原地区举足轻重的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改变了之前一直无奈求和的状态。赵国在三家分晋时因为实力最弱,被迫选择了寒苦蛮荒之地,赵国的周边东有燕国齐国和中山国,西南是强大的秦国,南面是魏国,在这样的尴尬的位置上,赵国饱受欺凌,连中山国都借着各种理由侵犯他们的边境。所以胡服骑射带给赵国的远远不止军事强大那么简单。
三是胡服骑射改革的成功也冲击了军事将领的选拔制度,削弱了贵族的世袭权,寒门***找到了晋身的途径,为赵国军事指挥增加了新鲜血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赵国的权力结构。
四是胡服骑射对赵国民众的思想冲击巨大,从此骑马射箭风靡全国,赵国的尚武精神得到充分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赵国的综合战斗力。经过几年的扩张,赵国的疆土扩大了将近三倍,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甚至吹嘘他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赵武灵王后来在国家鼎盛的时候把王位禅让给儿子赵何~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后来他想收回权力,结果遭遇沙丘之乱,被幽禁皇宫而死,据说是被儿子饿死的,真是令人惋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rdw.com/post/7383.html发布于 03-12